明代东昌府版图变迁,从三州十五县到清代一州九县的历史演变

馆陶 更新于:2025-07-23 01:47
  • 用户韦发东
    东昌府三州十五县,清代瘦身为一州九县
    明代自洪武初至弘治初,东昌府辖二州十六县。弘治二年(1489)临清由县升州,且辖丘县、馆陶二县,依然隶属东昌府。东昌府自此辖三州十五县,直至崇祯末。
    清代顺治初至雍正间,东昌府沿袭明代政区体系为三州十五县。雍正年间,濮州及其所辖朝城、观城、范县这一州三县脱离东昌府,升为直隶州,雍正末又降为散州连同朝观范三县一起划入新置的曹州府。高唐州也是雍正年间,升为直隶州改辖原属济南府的禹城、平原、临邑、陵县四县,而原隶属高唐州的恩县、武城、夏津三县留在了东昌府。高唐直隶州在雍正末又降为散州且回归东昌府,所辖四县又回归济南府。东昌府自雍正起瘦身为二州十二县。
    王伦之乱后,临清州于乾隆四十一年(1776)由散州升为直隶州,且辖夏津、武城、邱县三县,此一州三县脱离了东昌府。东昌府自是年起至民国二年(1913)进一步瘦身为一州九县:
    高唐州、聊城县、堂邑县、馆陶县、冠县、莘县、清平县、博平县、茌平县、恩县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