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129年,汉武帝惊闻馆陶公主与美少年倾心,果断决策背后

馆陶 更新于:2025-05-28 01:03
  • 南来北往的么
    公元前129年,汉武帝听说60岁的馆陶公主,迷上了一个18岁的美少年,他心中非常震惊,决定亲自登门去看看。谁知,刚到门口,馆陶公主就带着一个厨子跪在门口请罪,汉武帝哭笑不得,只能扶起他们二人。

    汉朝历史上有个特别能折腾的公主叫刘嫖,老百姓都喊她馆陶公主。

    这女人可不简单,亲爹是汉文帝,亲弟弟是汉景帝,亲侄子是汉武帝,三代皇帝都跟她沾着血缘。

    当年汉武帝能当上皇帝,多亏这个姑妈在背后使劲。不过咱们要说的不是她怎么搞政治,而是她老了之后闹出来的风流事。

    那年头馆陶公主刚死了丈夫陈午,守着偌大家业觉得孤单。

    有天卖珠子的董寡妇带着十三岁儿子来府里送货,小董偃长得唇红齿白跟画里人似的。

    馆陶公主当场拍板:"这孩子我养了!"就这么把人家儿子扣在府里,请先生教读书写字、骑马射箭,硬生生把个市井小子调教成风度翩翩的贵公子。

    要说这董偃也争气,十八岁就帮着公主打理家务。白天出门办事骑高头大马,晚上跟五十多岁的公主同吃同睡。

    这事儿在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,茶馆里说书的都编成段子。

    董偃的好兄弟爰叔看不过眼,提醒他:"你跟公主这么不清不楚,哪天皇上知道了要杀头的!"

    董偃急得直跺脚:"我早吓得睡不着觉了,快给支个招吧!"

    爰叔眼珠子一转:"皇上每年去安陵祭祖都没处歇脚,让公主把长门园献出去,保准能讨皇上欢心。"这话传到公主耳朵里,第二天就派人把园子地契送进宫。

    汉武帝收到这份大礼果然高兴,当场把园子改名长门宫,董偃的小命算是保住了。

    转眼到了元光六年,汉武帝听说六十岁的姑妈跟十八岁小伙厮混,带着大队人马就往公主府闯。

    馆陶公主慌得鞋都穿反了,拉着董偃跪在大门口请罪。

    汉武帝看着穿粗布衣裳的厨子打扮的董偃,憋着笑说:"快起来吧,朕就想见见'主人翁'。"这话一出,等于默认了俩人的关系。

    打这天起,董偃算是过了明路。汉武帝三天两头带着他去打猎斗鸡,赏赐的金银珠宝堆成山。

    长安城的纨绔子弟都巴结这个"董君",连诸侯王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。

    可有个叫东方朔的谏官看不下去,当着满朝文武数落董偃的死罪,勾引皇室、败坏风气、带坏皇帝。虽然汉武帝舍不得这个玩伴,到底还是慢慢疏远了他。

    董偃失了宠,三十岁就病死了。馆陶公主哭得死去活来,临死前求着侄子让她跟董偃合葬。

    汉武帝念着姑妈当年的拥立之功,破例准了这事。

    后来民间传说,长安城西郊的霸陵边上,有座坟里埋着老公主和小情郎,这事儿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,也开了汉朝公主养面首的先河。

    要说这事儿的影响可不止风流韵事,馆陶公主献出去的长门园,后来关过她亲闺女陈皇后。

    那个"金屋藏娇"的典故,开头是青梅竹马的爱情,结尾成了冷宫代名词。

    董偃虽然死了,可他那套攀附权贵的手段,倒给后世公子哥儿们打了个样。

    汉武帝晚年搞"巫蛊之祸",说不定就是打小看多了这些乌七八糟的事儿。

    这桩陈年旧事在《汉书》里记得清清楚楚,历史学家分析,馆陶公主敢这么胡来,全仗着娘家势力大。

    她弟弟汉景帝在位时,亲妈窦太后还活着,整个汉宫没人敢管她。等到了汉武帝掌权,碍着当年拥立的情分,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。

    说到底,这故事里没一个省油的灯,皇家那些事儿,比戏台子上唱的还热闹。

    信息来源:
   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《汉书·外戚传》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