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129年,馆陶公主刘嫖与养子董偃的惊世邂逅

馆陶 更新于:2025-08-14 01:30
  • 兰州嘟嘟
    公元前129年,60岁的馆陶公主刘嫖正享受着养子董偃的服侍。突然,刘嫖伸手,抚上眼前俊美少年的胸膛,眼神迷离。
    董偃看向刘嫖,他心里挣扎了一刻钟,当即大力抱起了刘嫖,一步步走向了床边,然后纱帐落下。

    你可知道,这董偃打小就没选过自己的路。他娘是长安城里走街串巷的珠钗贩子,拖着他挨家挨户敲门,嗓子喊哑了才能换几个铜钱。十三岁那年,娘带着他去公主府卖珠,恰逢馆陶公主在廊下晒太阳,一眼就瞅见了这孩子——眉清目秀,站在那儿像株刚抽条的青竹,怯生生的,却藏不住骨子里的俊气。

    “这孩子,我留下了。”馆陶公主挥挥手,赏了他娘一袋金子。董偃被拽进府时,还攥着娘塞给他的半块麦饼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却不敢掉——他知道,从迈进这朱红大门起,自己就不是谁的儿子了。

    馆陶公主待他,说不上坏。请了先生教他读书、骑马、弹琴,绫罗绸缎往他身上堆,连吃饭都用银碗。可府里的下人看他的眼神,总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有回他听见老嬷嬷们嚼舌根:“什么养子,不过是公主跟前的玩意儿,等老了,还不是说扔就扔?”他攥紧了拳头,指甲掐进掌心,却只能装作没听见。

    他也试着讨好。馆陶公主喜欢听《凤求凰》,他就练到指尖起茧;她爱吃城南的桂花糕,他天不亮就跑去排队,揣在怀里捂热了呈上去;她发脾气摔了玉簪,他跪在地上一片片捡起来,手被划破了也不吭声。他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几分真心,可公主看他的眼神,越来越像看一件称手的物件——好用,却不必在意物件的心思。

    二十岁那年,馆陶公主在府里设宴,请了汉武帝来。席间,她拉着董偃的手介绍:“这是我养子董偃。”汉武帝笑着喊他“主人翁”,满座哄堂大笑。董偃站在那儿,脸上笑着,心里却像被冰水浇透——他成了全长安的笑柄,一个被公主豢养的“主人翁”。

    所以那天,当60岁的馆陶公主抚上他胸膛时,他心里的挣扎哪止一刻钟?是十三岁时娘含泪的眼神,是下人们鄙夷的目光,是长安城里流传的笑话,是自己那些年像狗一样摇尾乞怜的日子。可他低头,看见公主鬓角的白发,看见她眼角的皱纹,突然就泄了气。

    这女人,是真的老了。当年权倾朝野的馆陶公主,帮着汉武帝登上皇位,连皇后陈阿娇都是她的女儿,何等风光?可如今,女儿被废,丈夫早逝,偌大的公主府,除了他,连个说贴心话的人都没有。她抚他胸膛的手,在微微发颤,与其说是欲望,不如说是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恐慌。

    他抱起她时,感觉怀里的人轻得像片羽毛。走向床边的每一步,都像踩在刀尖上——他知道,这一步踏出去,自己就再也别想抬头做人了。可纱帐落下的瞬间,他听见公主在他耳边低喃:“偃儿,别离开我。”那声音里的脆弱,是他从未听过的。

    后来,董偃三十岁就死了,有人说他是纵欲过度,也有人说他是心病难医。馆陶公主在他死后,上书汉武帝,求将自己的陵墓与董偃合葬。汉武帝准了——一个是尊贵的长公主,一个是出身卑微的“主人翁”,竟真的葬在了一起,隔着一条神道,遥遥相望。

    有人骂董偃不知廉耻,靠女人上位;也有人叹他身不由己,一生都是馆陶公主的附庸。可回头看看,在那个皇权大于天的时代,一个卖珠人的儿子,能活着走进公主府,能被写进史书,或许早已不是他能选的路。

    你说,他那一刻的挣扎,是为了尊严,还是为了那点可怜的、掺杂着利用的依赖?这纱帐落下的背后,到底是欲望,还是两个孤独灵魂的相互取暖?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